储能中国网获悉,近期,储能行业迎来一项重要安全实践——大规模火烧测试。这一测试不仅是对企业储能产品安全性能的极限挑战,更是行业安全标准提升的重要标志。远景储能、阳光电源等国内众多头部企业纷纷投入其中,展现出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未来发展的深远考量。 新能源跃升式发展,推动储能产品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风险也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海外部分政府机构和用户已将火烧测试认证作为储能产品出口的门槛。在国内,虽然目前还没有关于大规模火烧测试的强制标准,但已有用户将海外火烧测试认证作为加分项,且预计未来将成为行业普遍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主导的首部储能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此外,2024年12月1日实施的非强制标准《预制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技术规范》,已经包含了热失控扩散试验规范。这些标准的落地,标志着国内储能安全标准体系正不断完善,对储能安全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 大规模火烧测试不仅是对产品安全性的考验,更是对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挑战。头部储能企业在测试中,已经展现了多项技术创新,如对烟雾的环保处理、极致的防火隔热设计等。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安全性,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破坏性试验,储能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的边界和极限,从而推动行业安全标准的提升。 储能企业在追求安全的同时,也要努力寻求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有企业担心,过高的安全标准会推高储能成本,进而影响能源转型进程。其实,安全和成本并不是一对矛盾体,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来实现兼顾。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应将安全作为基本底线和红线,同时通过优化设计和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实现产品的高性价比和高安全性。 随着行业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将加速推动储能行业优胜劣汰。头部企业凭借其技术实力和资金优势,在安全标准提升中占据主动,而一些综合实力弱、缺乏核心技术能力的企业则可能面临出局风险。未来,在储能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带动下,储能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
上一篇:储能行业拐点已至!甘肃、吉林、内蒙古等地容量电价全梳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prairiewolf.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