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制造业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兴领域,对于平衡能源供需、优化电力系统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具有重要意义。日前,记者走进位于芝罘区卧龙园区的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探访其核心技术“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背后的奥秘。 云储新能源厂房内,技术人员正在对一批储能设备进行迭代升级测试。不久前,21台数字储能集装箱刚从这里被发往莱州80Mwh储能项目现场。 “这些电池包采用的不是传统的串并联方式,而是通过‘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技术’,实现了每个电池包的单独能量管控,这意味着任意一块单体电池都能随时被‘隔离’。”云储新能源安全质量部长李军指着一台为国内某通讯运营商设计生产的储能设备向记者介绍,这是目前储能行业中唯一一套本质安全的技术体系,由清华大学研究员、公司创始人慈松于2006年在全球首次提出,颠覆了电池发明200多年来固定串并联的应用范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系统“短板效应”难题。 简单来说,动态可重构电池就是通过动态重组,让每一块状态各异的电池都发挥其最大效用。李军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名为“数字能量网卡”的黑盒子,虽然只有手掌大小,内里却焊接着100多种、总数1200多颗的电子元器件。“储能系统运行时,当数字能量网卡监测到某个电池温度过高时,就会让其先休息,等降温后再重新接入电池网络。”李军介绍,数字能量交换系统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基于固定串并联电池储能系统所固有的“短板效应”,同时支持退役动力电池无需拆解直接用于梯次利用储能,极大地提升了储能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 “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就是要实现不同储能设施的“云管理”。目前,公司产品服务于华电集团、三峡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移动和中国铁塔等行业头部客户,累计装机规模达1.2GWh,在规划规模超过2GWh。 “凭借独有的差异化数字储能技术,云储新能源解决了电池、电动汽车和电力储能行业存在的痛点问题,为客户带来了本质安全、高经济性等价值。”云储新能源副总经理任志远介绍,作为能源互联网核心网络设备、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以及能源运营的服务商,云储新能源未来将致力于让每一家企业都能通过云平台匹配到优质价优的能源,同时也让云平台上的每一个储能单元甚至每一块电池发挥最大效能,推动储能行业从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跨越。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各类新型储能技术方面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也需要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力量。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山东云储数字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是芝罘区产业突破发展、数字经济提档升级的关键支撑项目。 眼下,芝罘区正坚持“南园北城,以城带园”的发展思路,南部依托卧龙园区,加快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业务板块,布局发展基础算力,实现数字经济产业聚合发展;北部依托幸福新城,重点发展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业务板块,规划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争创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区。 “公司在2021年将总部迁至芝罘区。2020年,我们的营业收入只有600万元,在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6.2亿元。”任志远介绍,“公司去年完成了1.2GWh的交付,今年我们有2GWh的项目在规划中,这标志着我们的研发、生产和交付能力将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YMG全媒体记者 |
上一篇:天合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助力沙戈荒风光大基地价值兑现!
下一篇:返回列表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prairiewolf.cn